量刑中有哪些从轻减轻情节
衢州律师哪个好
2025-04-05
(一)若涉及犯罪主体符合法定从轻减轻情形,如犯罪人是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、已满七十五周岁等,应及时向司法机关提供相关年龄证明等材料,以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。
(二)若犯罪人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、从犯等,要提供能证明其身份或角色的证据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
(三)若有自首、立功等情节,应积极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相关情况,配合调查。
(四)对于酌定情节,在犯罪后应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,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良好态度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七条之一规定,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;过失犯罪的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量刑时,从轻减轻情节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种。
法定情节:一是12至18岁犯罪,应从轻或减轻;二是75岁以上故意犯罪可从轻或减轻,过失犯罪应从轻或减轻;三是聋哑人或盲人犯罪,可从轻、减轻或免除;四是从犯应从轻、减轻或免除;五是自首可从轻或减轻,犯罪轻的可免除;六是立功可从轻或减轻,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。
酌定情节:包含犯罪动机、手段等,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、悔罪也可酌情从轻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量刑中的从轻减轻情节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类,不同情节对应不同处理规则。
法律解析:
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由法律明确规定,如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、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等情况,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;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、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等情况是可以从轻、减轻或免除处罚;从犯、自首、立功等也有相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规定。酌定从轻减轻情节则根据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、地点以及犯罪后态度等因素来考量。了解这些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十分重要,能确保量刑的公平。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涉及量刑情节的法律问题,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我们会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建议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量刑中的从轻减轻情节对准确量刑很关键,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类。法定情节有明确法律规定,如特定年龄段、生理缺陷、犯罪人角色及自首立功等情形。已满十二至十八周岁犯罪、七十五周岁过失犯罪等应从轻或减轻;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、七十五周岁故意犯罪可从轻减轻;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;自首、立功可从轻减轻,犯罪较轻自首及重大立功可免除处罚。
2.酌定情节虽无法律明确规定,但也会影响量刑,涉及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地点,以及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等态度。
3.为准确适用这些情节,司法人员需深入调查,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年龄、生理状况、犯罪行为及事后表现等证据。同时加强业务学习,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情节的适用条件和幅度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。像特定年龄段人群,如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、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,有相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规则;生理有缺陷的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也有从轻减轻可能;从犯以及有自首、立功表现的,法律也给予从轻减轻处罚规定,这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情形的区别对待和公平考量。
(2)酌定从轻减轻情节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,但在司法实践中会被考虑。例如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、地点等因素能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,而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等态度,体现了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改造可能性。
提醒:
量刑情节复杂多样,不同案件情况不同,其对量刑的影响也不同。建议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,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。
(二)若犯罪人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、从犯等,要提供能证明其身份或角色的证据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
(三)若有自首、立功等情节,应积极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相关情况,配合调查。
(四)对于酌定情节,在犯罪后应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,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良好态度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七条之一规定,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;过失犯罪的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量刑时,从轻减轻情节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种。
法定情节:一是12至18岁犯罪,应从轻或减轻;二是75岁以上故意犯罪可从轻或减轻,过失犯罪应从轻或减轻;三是聋哑人或盲人犯罪,可从轻、减轻或免除;四是从犯应从轻、减轻或免除;五是自首可从轻或减轻,犯罪轻的可免除;六是立功可从轻或减轻,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。
酌定情节:包含犯罪动机、手段等,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、悔罪也可酌情从轻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
量刑中的从轻减轻情节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类,不同情节对应不同处理规则。
法律解析:
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由法律明确规定,如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、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等情况,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;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、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等情况是可以从轻、减轻或免除处罚;从犯、自首、立功等也有相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规定。酌定从轻减轻情节则根据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、地点以及犯罪后态度等因素来考量。了解这些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十分重要,能确保量刑的公平。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涉及量刑情节的法律问题,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我们会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建议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量刑中的从轻减轻情节对准确量刑很关键,分为法定和酌定两类。法定情节有明确法律规定,如特定年龄段、生理缺陷、犯罪人角色及自首立功等情形。已满十二至十八周岁犯罪、七十五周岁过失犯罪等应从轻或减轻;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、七十五周岁故意犯罪可从轻减轻;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;自首、立功可从轻减轻,犯罪较轻自首及重大立功可免除处罚。
2.酌定情节虽无法律明确规定,但也会影响量刑,涉及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地点,以及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等态度。
3.为准确适用这些情节,司法人员需深入调查,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年龄、生理状况、犯罪行为及事后表现等证据。同时加强业务学习,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情节的适用条件和幅度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。像特定年龄段人群,如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、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,有相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规则;生理有缺陷的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也有从轻减轻可能;从犯以及有自首、立功表现的,法律也给予从轻减轻处罚规定,这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情形的区别对待和公平考量。
(2)酌定从轻减轻情节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,但在司法实践中会被考虑。例如犯罪动机、手段、时间、地点等因素能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,而犯罪后积极退赃、赔偿损失、真诚悔罪等态度,体现了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改造可能性。
提醒:
量刑情节复杂多样,不同案件情况不同,其对量刑的影响也不同。建议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,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。
上一篇:我的小红书账号被人恶意举报
下一篇:暂无 了